第104章 匹夫无罪_靖难攻略
一零小说网 > 靖难攻略 > 第104章 匹夫无罪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04章 匹夫无罪

  齐泰说出了朱允炆的想法,毕竟眼下朱高煦的表现太过亮眼,尤其是他那一手“看山点矿”的本事,放他回北平,朱棣必然如虎添翼。

  仅、、这些文章,就足够证明朱高煦高瞻远瞩,也更适合南京城这个大舞台。

  “地方上的上万贡生也在兴修水利,北边辽东、甘肃、陕西等都司都靠着朝廷转移粮食养活,少了苏松二府的这笔钱,很多事情就难以周转。”

  “在臣眼中,您从未对一个非先太子一脉的郡王如此亲近。”

  郭英能从元末闯出一片名堂,更是在洪武年间安身保命,自然是有自己独到见解的。

  得到了自己想要的,朱允炆也不再纠缠,而是顺势作揖:“孙儿领旨照办……”

  要知道,这批粮食的数量可不少,一旦贩卖,那不管是开矿还是平叛,这笔粮款都能从容应对。

  封国不能封太远,所以黄子澄另辟蹊径,想着利用战事来支开朱高煦,把朱高煦放到距离朱棣足够远的地方。

  思虑再三,他还是作揖道:“太孙,尽管燕嫡次子煦犯了怒,但他文韬武略皆有才干,加之精通看山点矿的本事,放他出京无异于放虎归山。”

  “好了!”朱允炆罕见的对自己的恩师黄子澄发怒,他打断的同时起身走到二人面前质问道:

  朱高炽三人将目光放到了平淡处理奏疏的朱元璋身上,却见他不紧不慢的抬头,只是片刻便扫视了众人。

  毕竟要不是他父亲将自己母亲扶正,那他也属于庶子。

  如果他大哥朱雄英还活着,又或者常氏所生的朱允熥也能展现不俗能力,那太孙这个位置是无论如何都落不到他头上的。

  他垂下眼帘,说出了朱允炆的想法。

  对于朱元璋对自己的态度,朱允炆比所有人都了解。

  “如果明年的夏税和秋收能将‘以钞抵税’的范围增加到常州、镇江二府,那庙堂上便是东宫独大了。”

  朱高煦的能力如此,放他回北边就是放虎归山,更何况朱允炆想要削藩的心思已经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这种时候要做的就是剪除藩王羽翼,控制其子嗣。

  在他没有出现在,自家爷爷从来没有像今天一样驳回自己的意见,甚至为了不让二人起矛盾,特意将多年不肯动的陈粮贩卖来照顾自己。

  让朱高煦回北平,这种话谁都可以说出来,可以是徐辉祖、也可以是他郭英,甚至是远在北平的朱棣,但唯独不能是朱允炆。

  “不过朝廷赏赐不久,这西阳哈便叛离出走,如今盘踞在前元肇州北部的河谷平原一带。”

  按照,四府人口四百七十余万,懂文识字的人更是多达数十万。

  “以陛下对燕嫡次子煦的种种行为看来,恐怕这燕嫡次子煦还会在南京再待一段时日。”

  因此在说出要朱高煦离京的话后,朱允炆便一直盯着朱元璋,试图从他脸上看出点什么。

  武英殿内的矛盾,在朱允炆坐下后结束。

  “武英殿的奏疏不用管它,寒冬将至,那西阳哈想来还会入寇,等到了下次入寇,你们一并上疏。”

  朱元璋越是袒护朱高煦,朱允炆就越想要朱高煦离开,哪怕撕破脸皮。

  这样的道理,不止是郭英明白,朱元璋更是清楚,所以在他放下茶杯后,他才看向郭英:

  “臣从十八岁时就跟随您左右,如今已经是四十一个年头了。”

  感受着身后没有动静的二人,朱允炆转过身来看向那名正六品官员:“齐主事,你以为若是将燕嫡次子煦放出,应该如何做?”

  “臣以为此计不错。”齐泰不假思索的开口道:

  面对朱允炆等人的目光,他作揖道:“太孙,上月二十五,野人西阳哈入寇辽东这或许能做些文章。”

  可是他,为了丁点感情之见就要把朱高煦赶回北边,这不是一个帝王该有的想法和心性。

  朱允炆没有继续说,但众人已经明了他的态度。

  不过等他想到吉林船厂距离北平的距离后,他立马犹豫道:“只是这吉林船厂属辽东都司管辖,燕府在北平都司,这跨越似乎太大了……”

  朱允炆还想再劝,但朱元璋却提早他一句说道:“下旨,今年各地的储备仓、常平仓、水次仓,凡是三年以上陈粮,尽数贩卖于百姓,所贩卖粮款押付云南三司,尽早开采当地金银铜矿。”

  “朝廷要对其用兵时,他又派人前来投降,而陛下认为讨伐他路途遥远,便接受了他的投降。”

  “肇州距离朝廷最东北的吉林船厂尚有水路七百余里,只要吉林船厂的兵马开拔,西阳哈一得到消息就能北遁大山之中,将领根本无从平叛。”

  在这样庞大的基础上,四府每次都能在科举榜单上占据一席之地,多的时候更是霸占榜单近四分之一的名额。

  “再留他在南京,难不成是等着皇爷爷对他愈发亲近吗?”

  他今日的心情着实不太好,没有心思再与旁人过多交流。

  齐泰解释了西阳哈这个人和他所处的部落,朱允炆听后却点了点头,对齐泰反问道:

  对于这样的局面,朱元璋没什么表态,似乎这就是他想要的局面。

  见到朱允炆询问自己,对兵事谙熟的齐泰也沉思了片刻,随后才作揖道:

  “十六年,朝廷经略海西时,松花江、呼兰河一带居住着海西兀者女真相继内附。”

  只是朱元璋对朱高煦的态度与旁人不同的太明显了,朱允炆是感受到了威胁,才会以放虎归山的方式来将朱高煦驱逐出京。

  朱允炆是铁了心要把朱高煦往吉林船厂送,齐泰和黄子澄见状也不好多说什么,而是在作揖应下后开始说起了‘以钞抵税’的事情。

  在他眼中,朱允炆不是一个目光短浅的人,更不是一个会妒忌一个普通郡王的人。

  一句话,便将朱元璋这段时间对外的种种解释了个清楚。

  “爷……”

  “陛下,您确定您在面对那燕嫡次子煦时,心里想的都是如何锤炼太孙吗?”

  “既然要放回,自然要趁机将他封为郡王。”齐泰侃侃而谈道:

  哪怕朱高煦没有现在的才干,只要朱元璋还保持着对他的那份“特殊”,不管什么局面,朱允炆都会选择说出那样的话。

  朱允炆为自己找了一个借口,但他比谁都清楚,他自己真实的想法是什么。

  朱元璋朝他摆了摆手,低头端起茶水浅尝。

  “若是将高煦派往三万卫或吉林船厂,让他围剿西阳哈,你以为如何?”

  不过相比较这句话,他更认可朱允炆前番说的那句话。

  如果不是朱棡横插一脚的跳出来争储,朱允炆现在最应该针对的人应该是朱棣。

  郭英的一句话,让朱元璋久久没有开口回复,就连他自己都不由的反思了起来。

  可是,这并不是说朱高煦留在南京就是浪费。

  “吉林船厂有军民几何,耕地几许?”朱允炆没有回答齐泰的话,反而询问起了吉林船厂的情况。

  此刻,黄子澄看着眼前的太孙朱允炆,不知从何开口。

  他缓缓起身作揖,转身便离开了武英殿。

  他在面对自家那孙子时,真的都在想着朱允炆吗?

  “太近了些……”齐泰皱眉:“开平毕竟是前元上都,尽管遭了兵灾,但底蕴尚在,况且此地距离北平不过六百余里,仅三日路程。”

  在离宫前,朱高炽回头看了一眼,却只看到了坐在位置上丝毫未动的朱元璋和朱允炆。

  这么长的时间,他等不起……

  如果是一般的郡王如此,朱允炆不仅不会放他回北边,还会将他扣在南京,让北边藩王投鼠忌器。

  他转身看向齐泰、黄子澄二人:“先把九华山的矿场弄起来,另外对于魏国公等人出镇云南的事情不要阻碍,孤要在最短的时间里看到云南的金银铜矿送到南京城!”

  “苏松二府收上来的宝钞,老旧者尽数焚毁,其余归入宝钞库。”

  “燕嫡次子煦与一般郡王不同,最好不要放出南京,若是真的要放出,也不能将他直接送回北平。”

  这样的氛围,便是连朱济熺、朱尚炳二人都被影响到了,对于奏疏内容也是小心过后再小心,反复检查,确认无误后才交给了朱元璋阅览。

  在三人沟通的时候,东宫太监李带班小心翼翼的开口,顿时吸引了众人的目光。

  “只是此后数年,他一直时叛时降,这次更是公然南下劫掠三万卫北部的几个百户所和吉林船厂的几个百户所。”

  想到这里,朱允炆对于开采金银铜矿来填补国库的事情更为着急。

  欲言又止的他最终选择了离开,也在他走后,朱允炆这才缓缓开口道:

  “嗯”朱允炆应了一声,随后道:“开平如何?”

  “你想让高煦离京……”

  他承认朱高煦能力很强,也承认他去到北边会有更好的舞台。

  似乎认为自己说到了一个好地方,齐泰的语气都有些高兴。

  “若是让燕嫡次子煦节制吉林船厂围剿西阳哈,恐怕没有数年苦功,难以见成效!”

  请收藏本站:https://www.yiling9.com。一零小说网手机版:https://m.yiling9.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