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兵临城下_靖难攻略
一零小说网 > 靖难攻略 > 第155章 兵临城下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55章 兵临城下

  “依托松花江建立山隘,延绵上哈达岭,不出意外的话,南人在山上布置了木堡和石堡一类的手段。”

  “大汗,我们要在这里扎营吗?”

  “退后一些吧,万一南人有火炮,我们会被打到的。”

  两名台吉先后上前发表意见,但哈剌兀却手腕一抬,示意他们不要说话。

  见状,二人闭上了嘴,哈剌兀则是享受着安静,静静观摩起了明军布置的防线。

  “布置的不错,但没有足够的人就发挥不了作用。”

  “这条线修得太长,他们人手不够,守不过来的。”

  评语说完,哈剌兀也调转马头,留下一句:“就在这里扎营。”

  “是……”二位台吉回应,随后开始下令大军在此扎营。

  不多时,数万兀良哈人开始下马扎营,他们的营垒与其说是营垒,倒不如说是前来放牧的帐篷。

  上万毛皮帐篷搭建起来,外围用不知从哪缴获来的板车横在鸡西堡与营垒中间。

  “他们这是不把我们放眼里!”林粟咬牙切齿,毕竟来了北方一年多,他也清楚蒙古人和女真人的扎营方式。

  由于马力充足,蒙古人通常只会在作战时才会大军抵达前线,遇到势均力敌的对手都会后撤二十里扎营。

  因为明军多步卒,来回四十里的距离,最少需要明军走四五个时辰,甚至六七个时辰。

  这么长的时间,蒙古人早就休息好了。

  因此,哈剌兀不按套路出牌的举动,无疑是在渤海军脸上打了一个响亮的耳光。

  对此,林粟义愤填膺,但朱高煦却双手抱在胸前,并不认为哈剌兀的做法有问题。

  吉林城的兵马太少,哈剌兀驻扎大军在阵前,可以随时在气势上压制着渤海军,打击渤海军的士气。

  一旦渤海军的士气垮了,那鸡西堡也坚守不了多久。

  攻城为下,攻心为上,能理解这层含义,哈剌兀能被北元大汗也速迭儿册封为大将倒也不奇怪。

  “不用在意他们,明日他们应该会试探城墙与哈达岭的兵力,让兄弟们做好准备。”

  面对哈剌兀的攻心计,朱高煦不以为意,毕竟攻心计想要奏效,那必须是所有人都还有生路才行。

  可当下的吉林城,除了辽东都司那一千兵马没有死战决心外,其余众人的身后都生活着自己的妻儿老小。

  他们已经退无可退,即便是攻心计也无法奏效,更何况吉林城的待遇比他们在外面好太多了。

  跟随哈剌兀,对于他们来说没有好处。

  最后看了一眼城外的兀良哈军队,朱高煦转身下了箭楼休息。

  对于他来说,这一日恐怕是他未来几天里唯一能好好休息的一天。

  类似的话,林粟也对军中兵卒、扈从交代。

  书院的一千女真扈从在林粟的安排下领到了甲胄和兵器,如此一来,吉林城依旧有近三千甲兵,而城外的兀良哈人似乎甲兵不多。

  生活在关外的人们都清楚有甲胄和无甲胄的区别有多大,因此当甲胄到手之后,他们也心安了不少。

  可惜饶是如此,却还是有人因为紧张和压力而失眠的睡不着。

  这一夜的鸡西堡内外火光通明,睡不着的人有许许多多。

  只是伴随时间流逝,饶是他们压力再大,却不得不屈服于身体的本能,缓缓睡了过去。

  在江滚马啸声之中,一夜很快过去。

  伴随天色渐渐亮起,所有人纷纷起床为今日可能爆发的一战做准备。

  城内的渤海军烧火做饭,备水备柴。

  城外的兀良哈大军砍伐树木,督造云车、云梯和吕公车、回回炮等攻城器械。

  不过在双方交战前,哈剌兀还是想以最小的代价攻下鸡西堡和吉林城,因此他放出了一名女真俘虏去给朱高煦捎话。

  “哈剌兀将军说,您如果愿意投降,他可以上表大汗册封您为吴王,并且继续将吉林城作为您的封地,条件只需要您每年为大汗提供粮草就足够……”

  鸡西堡城门楼内,朱高煦用刀削着桃子,一名在书院读过书的女真扈从为他翻译面前那女真俘虏的话。

  他跪在地上,将哈剌兀让他交代的话纷纷交代,眼神惶恐的看着四周沉闷着的渤海军将校们。

  对于哈剌兀的话,朱高煦吃了一口桃肉,满不在意的对那俘虏询问:“还有家人吗?”

  “没有了,都死了……”提及家人,那俘虏愣了愣,随之痛苦说出答案。

  “既然没了家人,就在这城里呆着。”朱高煦说着,转头对林粟交代:“给他一把刀,能杀几个胡兵看他自己。”

  “是!”林粟作揖应下,对这名俘虏也没有太大敌视。

  说到底,这些人也曾是渤海军庇护之下的女真部落,不过因为他们的头人愚蠢而丢了妻儿老小的性命。

  如今渤海军正缺人,杀一个俘虏对他们来说也无法提升士气,更何况这俘虏还是女真人,若是被其它二十四部的女真人看到,恐怕会影响士气。

  “呜呜呜呜……”

  刚收下这女真人没多久,城外就响起了号角声。

  城门楼口的一名百户官观察了兀良哈人的动向后,转身走入楼内对朱高煦作揖:

  “殿下,胡兵开始进攻了,他们分成了两部,一部往哈达岭去了。”

  “数量呢?”朱高煦头也不抬,继续吃着那桃子。

  “各千余人,应该是试探我军布置。”百户官低头回答,朱高煦听后也应了一声,继而对林粟吩咐道:

  “都吃得差不多了,现在也就该干活了。”

  “传我军令,女真扈从凡杀一人,可入吉林城,受均田。”

  “渤海军凡杀一人,赏田五亩,酌情擢升官职。”

  “沈阳中卫千户官兵凡杀一人,赏钱三贯!”

  “是!”听到朱高煦开出的赏赐,众人皆激动回礼。

  眼下是洪武年间,由于明军多次出塞,动辄斩首数千上万,因此对于斩首并没有太大的功赏。

  赏钱三贯看似不多,但在这个普通百姓一年也就十贯左右的时期,三贯钱足以做许多事情。

  对于辽东的官兵来说,吉林城的田地他们不感兴趣,他们对钱更感兴趣。

  只要杀几个鞑子,家中一整年的开销就有了。

  对于吉林城的官兵来说,赏田五亩无疑是最大的激励,尤其是对于女真扈从来说,只要杀三五个人,他们就可以全家在吉林城衣食无忧。

  吉林城的均田政策对于饱受头人压迫的他们来说,不亚于翻身农奴把歌唱。

  只要杀一个人,全家人都能在年底得到数亩的均田,何况这个均田不是一次性的,而是每年都有。

  “杀!杀!杀!”

  不多时,伴随军令传达,整个鸡西堡防线开始响彻喊杀声,所有人只觉得干劲十足。

  这样的情况,也被兀良哈营垒之中的哈剌兀察觉,不过他不以为意。

  在他所掌握的情报里,吉林城不过千余官兵,算上男丁也不过两三千人。

  即便女真人南逃加入其队伍,数量最多也不会超过四五千。

  况且这群人之中,只有那一千多甲兵有战斗力,只要甲兵消耗光,整条防线就会立马崩溃。

  带着这样的想法,哈剌兀冷静等待着派出去的那两千人建功。

  他只需要知道哈达岭、和鸡西堡各自的守军是多少,就能决定从哪边下手。

  想到这里,他安静骑在马背上,看着己方千余兵马向哈达岭、鸡西堡进发。

  进攻鸡西堡的胡兵推着回回炮到前线,随后开始将昨晚刚才到的石头放上回回炮,挥木槌砸下。

  “砰!”

  十五架回回炮发射,十来斤的石头被抛射出半里逾的距离,最后沉重砸在了水泥墙上。

  拌有水泥和碎石的水泥墙被砸出白印,尘土飞溅。

  感受着脚下轻微的震动,朱高煦眉头微皱。

  他所制作的水泥十分粗糙,尽管已经在城墙上糊了厚厚一层,加上了足够多的碎石,但如果放任这十五架回回炮狂轰滥炸,说不定还真的会被砸开。

  “这群胡兵,居然到现在还掌握着回回炮的技术……”

  观摩着城外的回回炮,朱高煦算是了解朱元璋和朱棣为什么没能一举消灭北元了。

  能跑是其次,主要还是元朝留下的底子太厚了,草原各部都掌握着一定的元朝技术,不管是攻城还是打仗、甲胄制作,都比之前的匈奴、鲜卑、突厥、回纥等部落要强大太多。

  北元的底子,支撑着他们渡过了最为艰难的洪武、永乐时期,之后便引来了仁宣缩边暗弱的发展期。

  再往后的正统年间虽然也发动三次北伐,打击了鞑靼和瓦剌,但终归不痛不痒,不仅没能重创他们,还在土木堡之变中贡献了大量的军械和工匠,使得蒙古人再度势大,继而为后来达延汗的崛起留下了本钱。

  不过那终究是前世所发生的历史,这一世的草原诸部,不会再有喘息的机会。

  至于当下……

  朱高煦伸出手揣摩身上的甲胄,那冰冷的甲片给他提供了足够的安全感。

  “把我的备甲拿来……”

  朱高煦转头吩咐身边的两名护卫,二人闻言面面相觑,最后小心翼翼询问:“殿下您……要披双甲?”

  他们询问的十分小心,但眼神却透露出不可置信。

  明军甲胄沉重,寻常人披单甲作战一刻钟都会力竭,何况双甲。

  只是面对他们的不可置信,朱高煦却看向城外的兀良哈大军:“自然!”

  请收藏本站:https://www.yiling9.com。一零小说网手机版:https://m.yiling9.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