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9章 硬顶上_靖难攻略
一零小说网 > 靖难攻略 > 第429章 硬顶上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429章 硬顶上

  “唏律律……”

  “吁!”

  六月十二,随着大批马蹄声出现在针叶林畔,马背上的朱棣不由眯了眯眼睛。

  四周的草原都有成片的针叶林,它们散落在这疆域并不算丰富的大地上,无法连成片,只能增添几分风景。

  “这里是哪里?”

  朱棣侧头询问,在他身后的阿鲁台策马上前回答:“这里是外剌北部的木伦一带,按照刚才马哈木他们的踪迹,他们应该没有向北继续走外剌城,而是折返向东前往色楞格河去了。”

  “木伦?”朱棣颔首,片刻后不由询问道:“古往今来,有人打到这里过吗?”

  “除了成吉思汗,没有人打到过这里。”阿鲁台毕恭毕敬的回答,朱棣听后也不免骄傲道:

  “这么说,我是第一个打到这里的汉人皇帝?”

  “回陛下,正是!”阿鲁台已经在长期的相处中知道了朱棣的性格,只能随着他拍起了马屁。

  他的话也让朱棣十分受用,朱棣大手一挥:“来人,将这块石头刻碑!”

  “臣领命!”孟章、王义等人纷纷应下,随后领军中精通石匠手艺的兵卒带上来,将一块矗立在树林外的一块石头上刻上一串文字。

  【永乐十一年六月庚寅朔甲辰,大明永乐皇帝逐胡至此】

  一行字刻完,朱棣也调转马缰向东边继续行军。

  此时他们已经进入了群山之中,但北国宽阔的山谷足以容纳数万大军赶路。

  朱棣派人告知阿力台及时南下与大军会师,自己则是继续带领四万余骑兵追逐马哈木而去。

  时间一点点过去,随着太阳西斜,时间也步入黄昏。

  在大军追击路上,前方塘骑却发现了不一样的情报,并将情报带回禀告。

  “陛下,胡兵分两路去,一路数量较少,向北奔走,一路较多,马蹄、车轮凌乱,入前方山坳而去。”

  塘骑千户回禀朱棣前方探查消息,阿鲁台闻言也开口道:

  “向北的话就是逃往小海,向南方山坳的话,如果臣没有记错,里面是一个河谷平原。”

  “这种群山丘陵里还有平原?”朱棣好奇询问,阿鲁台则是颔首道:

  “这山坳之中有一个南北十余里,东西百余里的河谷,色楞格河穿河谷而过,每年盛夏秋收都有一些部落会前来驻牧围猎。”

  “不过进入这处河谷,需要走一处宽不过二里的河谷,走六七里才能出。”

  “臣担心那马哈木会在此处设伏,试图居高临下来威胁我军。”

  阿鲁台一副大明忠臣的表现,朱棣闻言却轻笑:“他想请君入瓮,那我就随了他的愿。”

  朱棣侧头看向孟章,对其吩咐道:“让阿力台沿着我们的脚步来,如果大军出现什么事情,让他包围山坳,别放跑瓦剌的骑兵。”

  “陛下,我们真要进去?”孟章和王义有些犹豫,朱能倒是一贯的信任朱棣,不假思索作揖:“臣愿率前军先入谷!”

  “好!”朱棣捋了捋大胡子,孟章与王义见状也纷纷无奈作揖应下。

  很快,四万余骑兵在朱棣的指挥下向山坳追去,并在黄昏下看到了那宽不过二里,长六七里的山坳口。

  大军警惕进军,但前方塘骑很快传来消息。

  “陛下,瓦剌部众向河谷东部迁徙,马哈木率胡兵数万屯兵坳口高丘之上!”

  当塘骑千户的回禀被诸将听到,他们纷纷皱起眉头,但朱棣依旧自信道:

  “放心,天色渐黑,他们不敢从高丘奇袭我们。”

  “大军迅速通过山坳,进入河谷与马哈木对峙,另外对河谷进行搜寻。”

  朱棣的自信,让众将心情稍微放松了一些。

  很快,四万余骑兵通过山坳,而马哈木正在山坳北部的高丘上驻兵。

  远远看去,那规模似乎与明军不相上下。

  “我军要不要也寻觅高丘,不然胡兵居高临下,我军十分被动。”

  孟章策马上前,小声询问朱棣意见,可朱棣闻言却摇头道:“就在平原驻兵,以示敌弱。”

  “这……”孟章有些吃不准了,被数万骑兵居高临下战术压制,万一届时出现差错,那谁都负不了这个责任。

  “按朕说的,照做!”

  朱棣加重了语气,孟章闻言只能硬着头皮接下朱棣的军令。

  很快,四万余骑兵就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驻扎,大军外围除了值夜的巡哨骑兵,便没有任何遮挡物。

  也就是说,如果马哈木数万骑兵从高丘俯冲,那驻兵河谷平原的明军将没有任何可以依靠阻击的存在。

  正因如此,孟章、王义、朱能商量过后,最终决定在营盘外围挖掘堑壕与壕沟,最少届时还能阻碍一下马哈木。

  很快,天色便暗了下来,与此同时,那支向北分兵迁徙的瓦剌骑兵也停下了前进脚步。

  “大汗,明军已经进入色楞格河谷内了!”

  “谷外有兵马驻扎没有?”

  黑夜里,太平询问自家万户,眼见万户摇头,他当即调转马头:“走,举火把南下将谷口堵住!”

  “驾!驾……”

  当太平率领本部骑兵折返南下,意图将朱棣堵在河谷之中时,西北方向的草原上,被朱棣敕令会师的阿力台也得到了朱棣发来了新敕令。

  “陛下敕令,请常宁王防止河谷瓦剌骑兵逃走。”

  “陛下进河谷了?”

  马背上,阿力台没想到朱棣居然主动钻进河谷之中,尽管里面有水有树林,也有许多野生的黄羊可以提供军粮,但阿力台如果没有记错,明军普通兵卒的军粮只剩一斗半,也就是最多只够吃一个半月了。

  一旦朱棣被堵在河谷之中走不出来,那他的下场就不言而喻了。

  “你先去休息吧,我们休息四个时辰再赶路。”

  阿力台先支开了前来传信的塘骑,而他支开塘骑后,身旁的几名万户就忍不住开口道:

  “大汗,如果朱棣被马哈木围困河谷,那我们就不用担心明军了,这四万多明军骑兵一旦覆灭,大明最少十年才能缓过来。”

  “对啊,如果朱棣被围,甚至被杀,那我们说不定可以和马哈木他们结盟南下叩关。”

  “我们……”

  一时间,几名万户七嘴八舌的讨论了起来,说的阿力台都十分心动。

  不过心动归心动,他还是有些担心马哈木能否围困朱棣,毕竟朱棣的骑兵携带了六十门野战炮,并且由三马拉拽,一天能行军八十里。

  “你们忘记我们是怎么被击败了的吗?”

  忽的,有一名万户突然开口,众人纷纷看去。

  “也先土干,你想说什么?”

  一名万户质问被称呼为也先土干的那人,那也先土干也直截了当道:

  “我的话很明显,那就是朱棣既然能击败我们,自然就能击败马哈木。”

  “别忘了,明军有火枪和火炮,他们真的想突出山谷,马哈木根本拦不住。”

  “况且马哈木他们在漠西,我们在漠东,距离明军很近。”

  “明军收拾不了马哈木,还收拾不了我们吗?”

  “哼!”听到这话,有的贵族不服道:“朱棣、王义、孟章、朱能如果被俘,那还有谁能救他们?”

  “呵!”听到这话,也先土干也笑道:“你们是不是忘记,到底是谁把哈剌兀打得抱头鼠窜?另外海喇儿留守的丘福也不是好相与的。”

  “万一朱棣出了什么事,南边的朱高煦北上,那我们的日子恐怕比现在还要难受!”

  也先土干这话让众人心里一紧,他们虽然不了解朱高煦,但架不住阿鲁台了解朱高煦,并且还在这次北征途中和他们说过关于朱高煦的那些事情。

  在他们看来,朱高煦可比朱棣狠多了,最少朱棣对蒙古人还算比较“怀柔”。

  反观朱高煦,他活埋哈剌兀及其麾下兵马的事情被阿鲁台带回传播后,东蒙古贵族们便对朱高煦产生了忌惮。

  尤其当他们知道朱高煦对兀良哈和女真、南军战绩后,他们心里更是对这个未曾谋面的家伙产生了几分畏惧。

  时间一点点过去,气氛渐渐压抑起来。

  末了,阿力台才做出决断:“只是在外围围堵罢了,如果朱棣出不来,我们立马派人南下横穿大戈壁去甘肃二镇传递消息,如果朱棣能出来,我们就尽力表现,两不得罪。”

  “是!”听到阿力台做主,众人纷纷点头应下了决定。

  休息了四个时辰后,阿力台率领一万六千余骑兵向山坳奔走而去,与此同时的河谷之中,本雅失里则是被他的侄子脱欢看守着。

  马哈木留下了三千多骑兵供脱欢指挥,让脱欢看管好他的叔叔,蒙古人的元裔本雅失里,以及保护好十余万东迁的部众。

  至于河谷西边的战事,则是有马哈木、太平、把秃孛罗坐镇。

  虽然是夏季,但凌晨的河谷依旧寒风凌冽。

  脱欢带兵巡视了部众,现在他们距离主战场有四十余里,明天得想办法继续向东走三十里,然后渡过色楞格河,等待这一仗的结果。

  在脱欢看来,他的父亲不会输,但他却忍不住的担心。

  “台吉,您不用担心,即便我们无法围歼朱棣,也能从容撤退。”

  “您必须养好精神,带着我们明天渡过色楞格河。”

  千户安慰着十三岁的脱欢,脱欢也点了点头,虽然年纪还小,却已经懂事许多。

  “我的舅舅现在在干嘛?”

  脱欢不忘关注自家舅舅,千户也回答道:“他在自己的帐篷里。”

  “看好他的手下,别给他们趁乱突围的机会。”脱欢交代了一句。

  请收藏本站:https://www.yiling9.com。一零小说网手机版:https://m.yiling9.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