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9章 西南事终_靖难攻略
一零小说网 > 靖难攻略 > 第469章 西南事终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469章 西南事终

  在殖民地金银流入后,基础教育得到重视,不过区区五十年时间,英国社会识字率进一步提高,商人群体文盲率下降为15-30%,建筑工人文盲率为38%……

  故此,徐硕对陇川和车里的支持并不少,他十分希望能与二人建立关系,以便自己日后登临庙堂。

  “哈哈哈……”听到朱高煦这话,朱棣知道自己没选错人,故此抖动马缰。

  得知沐晟他们要撤走三十个寨子的百姓,并且还有数万汉民迁徙而来,陆愈不免松了一口气。

  朱高煦记得两次工业革命之所以推动的那么快,实际上离不开当时欧洲对基础教育的重视。

  车里府景洪寨内,站在曾经土司的院子里,陆愈与驻扎在当地的沐晟沟通着如何交接。

  两父子就迁都北京这一件事都吵了不知道多少次,更别提修撰《永乐大典》和下西洋、征交趾、灭思南田氏的事情了。

  不多时,原本热闹的安定门瞬间就冷清了下来。

  “我们从下个月开始会陆续撤走军队,每个千户会从当地迁徙几个村寨的白衣,最后留下一个卫所在车里戍边。”

  至五月中旬,云南布政司及都司也将军队在云南改土归流缴获的文册上交到了北京,朱高煦得以检阅。

  “陛下,这笔钱其实可以用作西北铁路的修……”

  四月十七,耿通上交奏疏,称在纪纲等人府中查抄账本三箱,牵扯官员六百余名,吏员二千余名,查获黄金十二箱,白银八十七箱,铜钱六百余箱,金银珠宝、古董字画等四十余箱,宅院别墅数十座,良田数万亩。

  全部发给百姓自然不现实,但投入工业,将大明的农业人口转为工业人口却十分值得。

  为了他们能好好种植,陆愈还将军队交给他的耕牛统一分配给了这些百姓。

  利用滑轮施加压力,将甘蔗榨汁的机器并不算什么先进的手段。

  黄福这话不假,在陕西和甘肃,当地工价十分便宜,哪怕是矿工工价,也鲜有超过每日四十文的。

  “虽说只有三百里,但以云南的情况,造价恐怕不会低于一百万贯。”

  由于担心叛乱,当地依旧是军管状态,驻扎着四个卫两万余军队。

  英国和西班牙同样从美洲掠夺白银黄金,西班牙无法开启工业化的原因有很多,但主要原因是他们并没把掠夺而来的金银投入生产中。

  该打的仗已经在永乐年间打完,现在朱高煦要做的就是发挥祖传手艺,开荒种地、研究技术,科技创新。

  不过问题在于,相比较秦岭,云南的横断山脉也并不好翻越,具体的还得工部前去考察才行。

  北京安定门外,上万骑兵旌旗招展,两班文武纷迭而至。

  “这笔金银就交给云南布政使司用于战后恢复吧,我看徐硕对陇川和车里支持力度很大,希望这两处地方可以成为日后朝廷经略三宣十慰的基地。”

  朱棣满意看着朱高煦,朱高煦闻言轻笑道:“不过一二百万贯的军费,父亲若是担心,那明岁削减五十万贯的内帑来补贴国库就行。”

  “这次的耗费不浅,国库若是有压力,你便手书我。”

  至于那些被迁徙到五个预定县周围开荒的百姓,他们也并不觉得有什么。

  “不过你们也不用担心,陇川那边已经开始迁徙人口过来,据闻有数万。”

  陆愈对沐晟作揖,沐晟颔首算是打了招呼,而后便离开了景洪寨,返回了自己在寨子外的营盘中。

  从一开始的火器、宝船,再到现在的火车,他们只感觉自己需要学习的东西越来越多。

  “爹,这次北征,您照顾好身体。”

  至于水泥场和火药厂的工价,也基本比当地普通工人多出两倍多。

  战马跟前,朱高炽与朱高燧这俩人虽然没有参与这一战,但他们却提心吊胆,生怕朱棣熬不过去。

  对于朱棣的政策,朱高炽基本只同意修运河、梳理黄河、疏通吴淞江这些惠民的政策,其它政策一概与朱棣唱反调。

  要知道即便是陕北这种荒僻之地,粮价也顶多就是每石五百文罢了。

  各省的工场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尤其是北方的工场更是崛起十分迅猛。

  随着他话音落下,指挥兵马的朱能当即下令大军出征。

  尽管在人口体量上,大明是十八世纪中期英国的近十倍,但文盲率下降的速度也不会比英国慢太多,因为大明的生产力比当时的英国要高,物价更低廉。

  土司在的时候,他们是土司的奴隶,如今翻身做主人,虽然开荒辛苦,但开荒的田地却是自己的,而且粮食管够,这对他们来说,已经是曾经不敢想象的日子了。

  “是啊爹,您别太逞能了,朱能他们又不是不行。”

  朱高煦对纪纲的惩处,引起了耿通等官员的强烈不满。

  首先开设水泥场来方便日后修建水利设施,修建城池房屋,其次则是对车里府留下的百姓进行大集中,小分散的管理。

  从西南战争中走出的大明朝,利用东洲运送的金银不断铸币,并以基建的方式将新铸货币流通到百姓手上。

  在民生与经济的高速发展中,一场不算大的战事也在蓄势待发。

  朱高煦身穿一身皇帝常服,面对朱棣的调侃,朱高煦也瞥了俩人一眼,对朱棣回应道:

  “黄福,去岁让你前往陕西、甘肃找寻的矿藏,情况如何?”

  平衡的庙堂,让朱高煦可以从容的理政,针对性的对各省做出安排,例如当下……

  四月二十,耿通上奏纪纲、陈瑛等人收受贿赂,依《大明律》,理应剥皮充草,以儆效尤。

  对于留守的百姓来说,他们直接获得了整个村寨的田地,有的甚至二十几户人家,不过百余口人,就得到了上千亩的耕地。

  一个时辰后,朱高煦大步迈入了武英殿内,而桌上已经堆积了不少于二百份奏疏。

  一旦有了铁路,那这些地方的资源就可以源源不断的流入崤山以东的中原大地。

  在他看来,陇川这三百里铁路还是很有必要的,大明的技术不太支持修建横穿秦岭的铁路,但陇川如果能直达重庆、成都,那则是可以走陆路和水路,将成都平原、湖广、江南的物资和兵力输送到云南。

  “西北之地偏远,矿工工价不可能按照山西和北直隶的工价给,就按照每日百文拨给吧,至于水泥和火药则是按照每日五十文拨给。”

  “另外,小学推广主要还是以北方毕业的教习为主,如果不行,再重新招募培训。”

  “有了这笔钱,北方的工业也可以更细致的安排了。”

  “先招募足够数量的铁矿工,对铁矿进行开采,同时修建水泥场、火药场来制作水泥和火药。”

  反倒是朱高煦担任太子以来,凡是朱棣想的,朱高煦基本上都能满足他,亦或者帮他想办法。

  “现在你们来了,这《黄册》和《鱼鳞图册》便交给你们了。”

  朱高煦给陕西和甘肃定下了工价,这让黄福不免作揖:“陛下,是否定太高了?”

  朱棣瞥了一眼朱高炽他们俩,随后便将目光投向朱高煦。

  陆愈无奈,只能同意他们辞别。

  朱高煦并不认为工价很高,或者说是国情不一样。

  “回陛下,咸宁县的大西沟铁矿已经找到,只等调配钱粮就可以募工开采。”黄福作揖回答道:

  奏疏传至朱高煦面前,朱高煦以:“纪纲等人皆为先皇臣工,于国朝有功,死罪可免,故此将纪纲、陈瑛等人发配渤海长春府为庶民。”

  “车里府有大大小小五十七个寨子,基本以白衣为主。”

  亦失哈汇报着云南改土归流的结果,坐在椅子上的朱高煦听后颔首:

  “金银数量倒是并不多,人口和耕地倒是远超我的预期。”

  两父子在政策上的意见高度统一,偶尔不统一的时候,大多是朱棣觉得朱高煦太激进,步子迈太大了。

  不过对此,朱高煦下旨令群臣不得再议,坚决执行自己先前的旨意。

  带着震撼,他们抵达天津并乘船出海,向着自己的国家踏上归程。

  “好了,都滚回去吧,等我凯旋归来!”

  大明每年从海外流入的金银有七百余万贯,黄金存下后还有最少五百多万贯的资源可以铸钱使用。

  “这个比例已经很高了,最多不能超过三十,该招募还是继续招募,再苦不能苦教育,这是我们和四夷的区别。”

  景洪县由木寨组成城墙,寨子周长二里余,寨子内部可以生活数千人。

  故此当他来到车里府治所景洪县的时候,身边七百多人的队伍只剩下了不到四百人。

  尽管还不见成效,但就江淮在殿试答卷的内容来看,支持他并不会让王瑄和徐硕担责。

  想到这里,朱高煦询问郭资:“新作物的推广如何?”

  朱高煦摆摆手,朱高炽憋着一肚子话,见朱高煦一点不担心,便忍住了话痨,眼巴巴看着朱瞻基他们作揖北上而去。

  只是现在工部在勘察西北铁路,况且麓川被自己析分,自己也不会给麓川重新抬头的机会,因此西南铁路的修建并没有那么急迫,可以等两京和东北铁路完工再讨论。

  如此想着,朱高煦也想起了北征的老头子,不由询问道:

  “对了,老头子他们到哪了?”

  请收藏本站:https://www.yiling9.com。一零小说网手机版:https://m.yiling9.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